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2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589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29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13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06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9 毫秒
41.
Recent studies investigating the evolution of genome size diversity in ferns have shown that they have a distinctive genome profile compared with other land plants. Ferns are typically characterized by possessing medium‐sized genomes, although a few lineages have evolved very large genomes. Ferns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vascular plant lineages as they are the only group to show evidence for a correlation between genome size and chromosome number. In this study, we aim to explore whether the evolution of fern genome sizes is not only shaped by chromosome number changes arising from polyploidy but also by constraints on the average amount of DNA per chromosome. We selected the genus Asplenium L. as a model genus to study the question because of the unique combination of a highly conserved base chromosome number and a high frequency of polyploidy. New genome size data for Asplenium taxa were combined with existing data and analyzed within a phylogenetic framework. Genome size vari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diploid species, resulting in overlapping genome sizes among diploid and tetraploid spleenworts. The observed additive pattern indicates the absence of genome downsizing following polyploidy. The genome size of diploids varied non‐randomly and we found evidence for clade‐specific trends towards larger or smaller genomes. The 578‐fold range of fern genome sizes have arisen not only from repeated cycles of polyploidy but also through clade‐specific constraints governing accumulation and/or elimination of DNA.  相似文献   
42.
Aims Grasslands used for animal husbandry are chosen depending on the nutritive values of dominant herbage species.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grazing in combination with precipitation and growing season on the nutritive values of dominant species has not been explicated.  相似文献   
43.
农田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控制化肥用量与面源污染的公共政策工具,其补偿标准将决定政策内化外部效应的实际效果。以南京市溧水区水稻种植户为对象,综合运用成本收益法、能值分析法和双边界二分式CVM法,测定基于政府和农户双重视角下的稻田化肥减施生态补偿标准。研究结果表明:化肥污染环境成本量化视角下南京市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折纯化肥投入参考值为268.75 kg hm~(-2)a~(-1),相比2017年南京市的实际化肥用量312.48 kg hm~(-2)a~(-1)仍有约14%的下降空间;绝大多数种植户愿意在接受平均补偿标准为882.49元hm~(-2)a~(-1)的前提之下减少化肥投入至参考用量;受教育程度越高、家中务农人数越多、化肥投入成本越高的稻农更倾向于接受生态补偿,而种植面积较大的农户以及年长男性种植户对减施化肥持更谨慎的态度。研究结果为南京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稻田生态补偿标准制定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在实际补偿发放过程中,单一的补偿标准无法保障公平公正,需建立与作物种植类型、化肥减施成效相挂钩的分级生态补偿制度,从而激励农户尽可能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44.
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正>确估算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可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利用1997年和2014年两期四川省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依据不同森林类型的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和支付意愿法,估算了四川省两个时期森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结果表明,从1997年到2014年,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由703.17亿元增长到865.75亿元,净增长162.58亿元,年均增长9.5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36%;在两个时期,云冷杉林的固碳经济价值比重最大,分别占总固碳经济价值的54.82%和46.62%,表明云冷杉森林植被类型在全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省天然林和人工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均呈增加趋势,并且人工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年均增长速率(7.42%)明显高于天然林(1.03%);四川省森林植被固碳经济价值总体上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研究结果说明,实施包括天然林保护工程在内的森林保护和经营管理措施对提高森林植被的固碳经济价值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47.
张红娟  高艳  华亚伟  李言言  张越  刘康 《生态学报》2019,39(24):9233-9245
随着人类对生态系统服务压力的不断增加,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评估变得至关重要。利用SolVES模型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价值转移到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和秦岭山地,评估两者的社会价值并探讨不同尺度下转移结果的差异。结果表明:1)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指数与高程负相关,美学价值指数与高程正相关,羚牛谷山水观光游憩区的游憩价值较高,高山风光区的美学价值较高;2)秦岭山地的游憩价值与高程正相关,美学价值与高程负相关,森林公园的游憩价值较高,山地整体美学价值指数偏低;3)秦岭山地的社会价值集中于高程1000—2000m、坡度25°—35°处,而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的社会价值分布规律不明显;4)不同尺度下相同的转移模型输出的转移结果与环境变量的关系存在差异。SolVES模型的价值转移子模型是一个可以进行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估的快速有效的工具,但应根据需求精度选择合适的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48.
肖甜甜  李杨帆  向枝远 《生态学报》2019,39(11):3850-3860
以围填海活动为代表的高强度的人类开发利用方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海岸带地区的自然属性,区域生态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定位于我国大陆沿海的围填海区域,通过人机交互目视解译的方法获取我国大陆沿海围填海区域的矢量数据,基于围填海活动影响下海岸带区域的景观类型和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评估结果,识别我国海岸带的生态脆弱区和重点保护区,提出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的划分方法。通过分析可知:(1)围填海区域景观生态红线区呈现出"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的分布特点;(2)景观生态红线区主要分布在人工湿地和残存自然湿地中。围填海区域是进行海陆统筹研究的关键区域,而景观生态红线作为识别其重要生态功能区,并进行二次保护和抢救性保护的有效手段,将为我国海岸带生态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49.
王云  潘竟虎 《生态学报》2019,39(10):3455-3467
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生态系统的微小变化也可能给流域生态安全带来巨大影响。甘州区位于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问题突出,重视生态系统自身安全、构建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是保障该地区生态安全的有效措施。通过当量因子法估算2000、2005、2010年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的静态价值,在充分考虑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率及空间集聚程度对功能发挥影响的基础上,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优先指数和空间丰富度指数,对甘州区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的估算结果进行动态重构。利用重构后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了甘州区3种不同安全水平情景下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甘州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逐步上升,各项服务多年变化率差异不大。2)重构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为1438.21—390993元/hm~2,大部分地区为中低值。3)低、中、高安全水平生态安全格局中,生态源地面积分别为155.75 km~2,191.25 km~2和224.5 km~2。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的生态安全格局是立足于生态系统服务现状提出的规划策略,可为区域生态保护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0.
In this article I consider why individuals sacrifice their lives for the collective. In the Porgera Valley of highlands Papua New Guinea, young men who are called ‘Rambos’ engage in sustained tribal conflicts due to increasing social inequalities in an area that is supposedly benefiting from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opening of the Porgera Gold Mine in 1990 ushered in an era of anticipated benefits that were hoped to transform the lives of the region's subsistence horticulturalists. Yet, anticipated flows of mining money and social benefits have largely failed to materialise. The abjection experienced by young men eventuated into a series of tribal fights, resulting in deaths, displacement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most infrastructure. I examine the fighting and its aftermath in relation to anthropologies of the dark and the good and argue that these polar opposites can hinder more subtle understandings of value plurality among Porgera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